中新社上海12月1日电 (陈静 潘而东)东海水产研究所“蓝海201”号调查船12月1日驶离上海长兴横沙渔港码头,远赴西北印度洋执行为期四个月的公海渔业资源综合科学调查任务。
12月1日,“蓝海201”号调查船在上海长兴横沙渔港码头。 (崇明边检站 供图)
据悉,此次“蓝海201”号调查任务包括渔业资源种类组成、资源量分布及主要经济种类生物学特征,渔场生产力水平、饵料基础、水文要素、物理海洋结构、气象要素等;希望通过调查,初步掌握西北印度洋公海浮游生物、鱼卵仔稚鱼、渔业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物理环境以及重要生境特征,分析鱿鱼类、鲐类和金枪鱼类等主要中上层经济种类渔场形成的环境基础、资源补充动态,开展资源量评估,进而为西北印度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重要依据,提高中国参与国际渔业治理的话语权。
东海水产研究所“蓝海201”号调查船为3000吨级海洋渔业综合科学调查船,2019年6月建造交付,船上拥有渔业资源调查、环境生态调查、海洋理化分析、声像评估与遥感四大科学调查系统,配备国际先进的科考设备和甲板机械操控系统,能高效完成海洋渔业资源与环境综合调查。
据悉,此次是“蓝海201”号投入使用以来,首次出境执行科学调查任务。出境后,该调查船将同稍早前出发的黄海水产研究所“蓝海101”号组成编队,联合开展首次远洋科学调查任务,实现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海洋渔业调查船从近海走向大洋的跨越。(完)
中新社北京12月1日电 (记者 陈溯)中国气象局12月1日对外发布的《2023气象科技论文统计分析年度报告》(简称“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共发表国际气象科技论文17855篇,中国发文量居首。
在当天召开的中国气象局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张兴赢就报告有关情况进行介绍。
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共发表国际气象科技论文17855篇,较2021年的18649篇减少了4.3%。发文量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是中国、美国、英国、德国和印度。
2022年国际气象科技论文的主要产出机构中,发文量排名前三的均为中国机构,分别是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际气象科技论文发文量排名前20的机构中,有7个来自美国,6个来自中国,2个来自法国。
报告显示,高被引论文可以帮助锁定某一学科领域中的突破性研究。2022年全球发表的国际气象科技论文中有105篇入选高被引论文。高被引论文发文量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是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
Q1(一区)期刊是上一年度影响因子排序前25%的期刊,是最具学术价值和影响力的期刊。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在Q1期刊发表国际气象科技论文6892篇,其中,中国、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发文量排名前五。
张兴赢表示,2022年,中国发表的国际气象科技论文数量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产出最多的国家。2022年中国共发表国际气象科技论文6047篇,占全球发文总量的33.9%。
他表示,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高水平的气象科技是应对愈加频发的全球极端天气和气候灾害的有力支撑,全球迫切需要加强气象科技的基础研究,联合开展气象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气象科技论文是地球大气科学领域原始创新的重要产出指标,体现着本领域原始创新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未来,中国气象局将持续对全球气象科技论文产出质量进行追踪,特别对高质量的论文产出进行追踪,及时了解和把握国内外气象科技创新态势,为增强中国气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深化科技评价和激励制度改革提供更多信息支撑。”(完) 【编辑:刘阳禾】
联系人:购彩大厅登录中心
手机:18718864261
电话:0912-59667301
邮箱:59667301@x.cn
地址: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石家湾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