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吉隆坡12月6日电 (记者 陈悦)2023“武汉文化旅游周”5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开幕。开幕活动当天,还举办了“大江大湖大武汉”文化旅游推介会,把中国当下最热门旅游城市向东南亚旅游市场进行全方位展示。
开幕式上,马来西亚旅游、艺术和文化部文化政策司司长陈阿旺柏沙,吉隆坡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张杰鑫先后致辞。
武汉市文化和旅游代表团进行武汉城市文化旅游推介,向现场嘉宾介绍大江大湖大武汉之美,邀请马来西亚的朋友们来武汉多走走,多看看,亲身体验这座城市的独有魅力。武汉文旅推荐官还向马来西亚民众展示黄鹤楼景区、《知音号》《夜上黄鹤楼》、东湖等武汉热门文旅名片。
嘉宾们在欣赏了武汉汉剧院带来的《贵妃醉酒》汉剧表演后,又随着悠扬古琴,品着淡雅茶香中,感受中国传统的“知音文化”。
出席活动的嘉宾参观油纸伞 主办方供图
12月5日至7日,“武汉文化旅游周”期间还将举办汉剧、汉绣、古琴、茶艺、油纸伞、洪门拳等非遗展览展示、交流互动、文化讲座等活动,展示原汁原味的汉派非遗文化魅力。
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文化处参赞张振表示,正值中马即将迎来建交50周年之际,“武汉文化旅游周”暨“大江大湖大武汉”文化旅游推介会成功举办,将有力拉动东南亚赴华旅游市场。武汉交通便利、旅游内容丰富、文化积淀深厚,将成为国际旅游热门目的地。
此次活动由吉隆坡中国文化中心与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主办,武汉市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承办,属于文化和旅游部“部省合作”项目。武汉市文化和旅游代表团、马来西亚旅游咨询中心(MaTiC)、旅游总会(MATTA)、华人旅游业公会(MCTA)、马中民俗文旅总商会(MCCTA)、马中企业家联合会(PUCM)及多家中资企业机构负责人及马来西亚当地民众参加开幕式。(完)
中新网湖州12月6日电(胡丰盛 黄彦君)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把工位从写字楼搬到乡野之间,在“美丽乡村”发源地浙江省湖州市,“数字游民”群体正扎根于村庄。目前,利用生态建设先行优势,湖州市打造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载体“数字游民公社”,在“绿水青山”间探索乡村共富新路径。
一根网线、一杯咖啡,简单、自由、旅居是“数字游民”的“标签”,他们致力于打破职业和地理区域边界,实现“诗意地栖息”。
湖州市瞄准了这一群体的“栖息”需求,先后联动发布了“乡村全球合伙人”“寻找大自然工位”等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招募令”,形成了吴兴玲珑湾生态园区、德清莫干山高新园区、安吉“青来集”孵化器等88个实体乡创空间矩阵,吸引了1500余名自由职业者奔赴而来。
位于溪龙乡的DNA安吉数字游民公社联合工会,便是一个青年人才的圆梦“样本”,园区由闲置老旧厂房改造而成,目前已吸引400余名科技工作者、艺术家等入驻。
数字游民会客厅 湖州市委统战部供图
“在大城市和故乡以外,社群氛围友好、基础设施完善、绿水青山怡人的美丽乡村,是年轻人的第三种选择。”DNA数字游民公社主理人许崧说,年轻人进入乡村,不但带动了消费,也激发新业态产生,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然而,随“数字游民”队伍发展壮大,诉求也逐渐增多,如何增强其归属感、参与感,让“游民”化身新乡民?
健全联系沟通机制,让诉求“听得见”。当地统战部门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筛选代表进入各级新联会、乡贤参事会组织,给“数字游民”创建“发声”的平台。据统计,“游民公社”建言献策主平台“游民会客厅”平均已为辖区乡镇直接引进新业态50余个,助力村集体增收100万余元,直接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搭建思想传递平台,让青年人才“发出声”。来自五湖四海的“游民”,走进村庄农户,当起了乡村“宣讲员”。据不完全统计,湖州市在“游民公社”组织开展思想引领主题活动150余场次;50余名自由职业者担任宣讲员,在乡村开展主题宣讲活动120余场次。
“愿意回归‘田野’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给当地带来了新思想、新活力、新业态,也让村庄整体氛围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湖州市委统战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探索凝聚更多自由职业人员,充分发挥其优势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完)
联系人:购彩大厅登录中心
手机:18718864261
电话:0912-59667301
邮箱:59667301@x.cn
地址: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石家湾镇